笔趣阁
笔趣阁 > 穿越后,我成了秦始皇 > 38.第三十八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8.第三十八章

  穿越后,我成了秦始皇

嬴政在前世可被儒家坑得不轻, 虽然历史上都说他是暴君,但是他还真没有把儒家给灭了的想法。


“那你打算怎么做呢?”


“朕前世就是太过仁慈了!”嬴政面色沉凝,道,“本想收用儒家,故而设立博士一职,禄六百石, 要知道我大秦百官中九卿之首也不过禄二千石!是朕给了他们太多优待, 以至于让他们产生了错觉以为朕非他们不可……”


“朕见那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, 却让儒家再无牵制,以至于帝王尚要受制于所谓的圣人言,无论对错!”


嬴政顿了顿, 道:“无论诸子百家哪一家, 一家独大都绝非我大秦之福, 朕欲召集天下诸子百家,取百家之长撰写一部典籍。”


这所谓百家之长指的是有利于秦统一的观点吧?好像有点明白嬴政想做什么了, 贺嫣嫣心里暗自揣度。


“在我们后世, 我们在学校,嗯, 就是书院上课虽然也会学习诸子经典,但是我们学的都是被节选过的。取其精华, 去其糟粕嘛!”


“取其精华, 去其糟粕?”嬴政闻言口中复念一遍, 抚掌笑道, “此言精辟!”


“如今, 我大秦一统天下,诸子百家皆为闲人,无事可做,故而才有那么多的精力来诽谤我大秦。汇编诸子集,一来可以给他们找点事做,别没事到处与百姓宣扬我大秦律法严苛;二来,所谓百家争鸣,自然是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,何者为精华、何者为糟粕却是不好定论,这却是可以让他们自己在争论中内耗。”


说到这里,嬴政顿了顿才道:“如今我大秦官员皆以法为教、以吏为师,作为官员则必须熟知律法……待汇编诸子集之时,朕会告知此后为官者除律法外,此集也在考核之列,诸子游走各国不就是为了宣扬自家之学?不怕他们不动心!”


“咦?”贺嫣嫣闻言一愣,这奇怪的熟悉感是怎么回事?


“科举?”


“科举?”嬴政听见了贺嫣嫣的喃喃自语,不由问道,“那是何物?”


“唔……”贺嫣嫣轻笑起来,对嬴政道,“那可是个好东西呀!”


不待嬴政再问,贺嫣嫣反问道:“我知道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,以地方推荐为主,考试为辅,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,待推荐过后还要经过考试复核,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。那么大秦此时的选官制度是怎样的呢?一个人要出仕都有什么途径?”


“我大秦统一天下之前,选官之制有军功、世袭、举荐三种,以军功为主。”贺嫣嫣没有回答他的问题,他也不在意,解释道,“其中,军功这一途径在天下一统后却是有些用不上了……”


“如今天下一统不过十几年,尚有大量功臣元勋和选用的六国降官,现在并不缺少官员,另外,诸公卿之子皆入宫廷任中郎、侍郎之职,若有却也可从中选替。故而虽然军功入仕已经失去作用,至如今还真未曾有新的选官之制。”


嬴政口中的中郎、侍郎皆为待选之官,并不像后世朝代是正式官员,不过虽然不算是正式的选官制度,但这也是秦朝一统后出仕的重要途径了。他们并无什么官职要务,只是陪侍皇帝左右,作为皇帝的扈从,顺便在一边学习政务,以待出仕。


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备胎,没有空缺的时候就在一边陪侍皇帝,争取给皇帝留下一点印象,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、能力怎么样,等哪天有空缺了就哪里补上去。


听到这里,贺嫣嫣觉得很有必要把隋炀帝首创的以考试为主、以推荐为辅的科举制提前弄出来。


隋炀帝创立科举之前,世家门阀的势力已经极大,而当时的选官制度又为九品中正制,各级中正官由势力雄厚的门阀士族任命或直接担任。在士族们极为注重家世、谱系的情况下,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。


官员的选拨完全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,这已经威胁到了隋炀帝的统治,故而为了打击世家门阀的势力,隋炀帝创立科举制作为选官制度。


隋朝灭亡的缘由,除了隋炀帝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又几次东征高丽,导致民不聊生外,科举制便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,因为科举制选官不分阶层,以才能选士。


而原本那些寒门出身的读书人,想要出仕便必须投身世家门阀之下,设立科举制后那些寒门学子便不必再投靠依附世家门阀也可以出仕,这完全是在挖世家门阀的根基,那些世家门阀如何能容忍?


相反,此时秦朝的选官制度还未设置完善,所谓世家门阀也还未诞生,而秦因为统一得太过迅速,导致其不得不任用被征服地区的士人为官吏,这便导致了秦朝此时的地方官员良莠不齐,甚至不少对秦朝的统治心怀不满。想来,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,反秦只需振臂一呼,这不是假设,而是历史上就是如此,刘邦手下多有此种官员。


此时推行科举之制,百利而无一害。


想到这里,贺嫣嫣便将后世的科举制度给嬴政大致描述了一遍。


“哦?”嬴政眼前一亮,自是从这几句大概的描述上听出了科举制的潜力,坐起身来,想要与贺嫣嫣长谈一番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ianshou.net 笔趣阁。手机版:https://m.jianshou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